阿茲海默症檢測
長輩總是將忘記了、記憶力差視為老化理所當然的毛病,但其實年齡所帶來的老化健忘與失智症不能畫上等號。老化的健忘通常是有「自覺」的,或者過了一段時間會想起來,但失智症的健忘是「不自覺」的將事情從腦中抹去,也不會有病識感。不單純只是記憶力下降,還會影響認知功能,例如:語言表達、判斷力、規劃執行、社交等各方面漸進式退化,慢慢影響日常生活能力。

阿茲海默症好發年齡為65歲以上,但在發病前15-25年,腦部已經開始發生變化,有蛋白質異常沉積的情況。
目前失智症仍無法根治,現階段最好的因應方式,就是「早期篩檢,早期預防」。
在異常蛋白質累積程度偏高的初期,即可篩檢出來,開始採取積極的健康管理,能盡量避免失智症狀惡化。
失智症的主要病因可分為三類

腦部神經退化疾病引起
含阿茲海默症、帕金森氏症等。
>60%失智症為阿茲海默症引發。

血管性失智症
腦血管疾病後所導致的失智症,
包含腦中風、腦出血等。

其他續發性失智症
頭部創傷、重金屬中毒、
酒精成癮、病毒感染、腦部腫瘤等。
檢測方法及優勢
檢測微量的異常蛋白質
阿茲海默症的病人大腦明顯萎縮,罪魁禍首為兩種異常堆積的蛋白質:濤蛋白(Tau)與乙型類澱粉蛋白(β-Amyloid)。它們的沉積,會慢慢造成腦神經細胞死亡,進而導致腦組織萎縮的神經退化性疾病。
IMR利用表面皆有抗體的大量奈米及磁珠,去捕獲由腦部釋放至寫意中的微量異常蛋白質,根據磁訊號的變化檢測蛋白質的濃度,以評估阿茲海默症/輕度認知障礙風險。

高危險組群可透過,相較於傳統問卷、單純影像檢測、傳統篩檢,更為省時並能早期診斷、早期預防及介入治療。
完成台灣臨床試驗,檢測結果與臨床心理診斷、影像學診斷具有一致性。
輔助臨床醫師對失智症進行鑑別。

